日志文章


2016-05-04

陈平君:“万一”的梦想成了真

  陈平君(左)和员工在泵房里排查注水泵曲轴箱故障。 马超 摄
  “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我正在学习三维图形技术,我们马上有3D打印机了,可以打印生产设备、模型,创新成果能更快速应用到生产中。”4月11日,在冀东油田陆上采油二区陈平君创新工作室里,陈平君自豪地对记者说。2015年,这个工作室推出9项专利科技成果,获得各类科技奖42项。虽然这个创新工作室成立刚2年,但已有国家授权专利8项,正在申报国家专利2项。 b`FN d  
  从技校毕业后,陈平君在生产一线干了25年,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高级技师,荣获冀东油田一级技术专家称号。现在,他是大家眼中的“创新达人”,累计创效达500多万元。 e-\DFfl=;  
  “创新的动力,源自对油田深深的热爱。”谈起为什么创新, 陈平君说,看到女工拧不开阀门,既劳累又不安全,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反复实验改进,他研发出一种多功能巡井工具,目前已经是第三代。 cEtsjoUcR#  
  陈平君告诉记者,创新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为了搞好研究,他购买了一套高中物理化学实验仪器,每天进行分析。他不停地阅读相关书籍,除了掌握采油工岗位知识外,他还熟悉井下作业、集输等工种的知识。 Q?:nL6516  
  “他每天不看书,是睡不着觉的。”陈平君的妻子说。25年的时间里,他阅读的科技书籍超过1000万字,读书笔记就有20本近60万字。《机械基础》《CAD制图》等厚厚的书籍被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看。 s1x|JA  
  “创新是积累来的!”陈平君介绍,抽油机经常需要进行启机、调整防冲距等操作,这些操作需要通过盘皮带来完成。以往操作者靠手掌的摩擦力使皮带转动,既费力还危险。“能不能设计一种省力又安全的盘皮带器?”他开始琢磨。 4iQ.g5IS.o  
  陈平君想了很多办法,但又被自己一一否定。“半年的时间,我的头发白了一半。”陈平君告诉记者,“有一天,我在查看资料时,突然产生灵感:借力用力,对盘皮带器进行改装。”于是,他查阅图纸、现场实测、收集数据,最终研制出这个工具,现在,连女工都可以独立盘皮带。 NjK+e0+l#Z  
  陈平君常说:“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一个工具就能省这么多事。”他十分兴奋,觉得“扼杀”了那么多脑细胞很值得。 5.r q4(<8  
  从此,他将创新的重点放在解决现场难题上。注水泵属于高温高压设备,有的2天就需要更换一次盘根,为了解决盘根更换频次多的问题,他通过两个多月的摸索、分析盘根受损机理,精心设计了6种更换盘根方式,试验了3种盘根材料,最终应用高水基盘根与金属丝盘根组合的方式,把更换盘根周期延长20多天,大幅度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单台泵每年的盘根费用从2万元降至100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百万元,现已在油田大规模推广使用。 3A\@p2`  
  “有人说采油工就是在现场干活的,哪有什么创新?其实,创新在于干工作的人有没有创新的劲头。”陈平君对创新有着自己的理解。“草根”实现了逆袭,创新改变了他的命运,也融入他的生命中。随后,陈平君的奇思妙想一个接一个:稠油取样阀、防溢油化验桶…… 2b'j  9  
  从研发工具开始,陈平君将创新从机械化设计向电气化、自动化创新设计迈进。针对加药泵加水后易冒罐的现象,他研制了加水系统自动停水装置,成本只需50元,而同类设备市场上需要千元,不仅提高了设备安全系数,而且降低了成本,现在已在单井点推广使用。  dl$#y]  
  言传身教,星火燎原。陈平君还热心向员工传授自己所学,他将一线员工的日常工作分解成153项操作专题,并制作成教学课件供大家学习。他还主持编写了3套近30万字的《应知应会读本》。此外,他主持拍摄了《采油工标准操作指南》系列教学光盘。截至目前,陈平君培训员工3万人次,为冀东油田陆上作业区培养了30多名公司级别的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他带动了大家学会独立解决生产难题。”冀东陆上采油二区地质师李松如此评价。 @ycfo{?"  
  在陈平君的带领下,这个作业区已完成课题14项,管线泄漏报警器等16项课题正在试验中。 MmHqE"TL:  
4 ydaICB%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4278)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