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 2025 - 2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2-11-13

山水走笔

生在平原,长在平原,山水常牵绊我的思绪和想象,把我引向蜿蜒的小径,潺潺的流水,氤氲的云雾和苍翠的峰峦。 "D<g)E}f  
`-qcd^jk+y  
一条蜿蜒小路,被野花熏得醺然,七弯八绕地盘旋向上。千岩竞秀,草木饱蘸着苍黛色,涂抹在蓝天白云下。细长的树枝,从石隙中伸出手,去摘阳光。小舟划过,一滴水滴撞着另一滴水滴,一浪推着一浪。水波潋滟,像最醇的青梅酒。 4bpf;MM  
Vyhm;2o  
郭熙在《林泉高致》论山水时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云烟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云烟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樵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樵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46j#U2[x[  
){Y:3aT  
你看,水在山之上为云,山之巅为雨,山之峰为雾,山之涧为泉,山之壑为岫,山之峪为岚,山之崖为瀑,山之根为潭。水绕着山,山依着水。山因水的滋润而生机勃勃,水因山的呵护而空灵多姿。 dCu*Dn^  
"@6oYUC!  
抬头见山,低头见水,胸襟豁然,视觉上的无所羁绊,能渐化为心灵的开阔和舒展。 \k:\V/!'  
YiINUuPY6]  
2、 9B^Fe&-|  
oisDCAx)  
山和水,是大自然中两种迥然不同的形态。 l[f_z  
dbA]+5  
山执着挺拔,志存高远,简洁是山的风格,它拔地而起,志在青云;水,畅达柔顺,智在深远。勇往直前,是水的个性,它漫地而游,辽阔浩瀚。 [FB.vop4}  
` x&d;Al  
山在淡泊与宁静中蕴含着深深期冀。水在自然与随意中隐藏着默默追求。 pz*a ,O0U  
EgZp|p7 #  
山是静止的书,可以培养人的细致和耐性;水是流动的书,可以培养人的灵活和敏锐。 kU2k5M;W  
&y70F/Bye  
上善若水,无际惟山。两种形态显示了两种生命本质。 yKnY1'%^  
A=.E$dR4  
山,青云直上;水,迂回渗透。顶天,是山孜孜不倦的追求,并凭执着挺拔表现力度;立地,是水忠贞不渝的理想,且借畅达柔顺显示智慧。山性深邃却明朗旷达,像极了仁者的不移;水性沉静却奔流向前,启迪了智者的不息。山的哲学意味着仁厚,水的哲学意味着机智,所以,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an MDNp*P  
 X"v#M  
其实,山和水是一种互补。 Eq m*n7"  
E1ft5SgB]  
山孕育着水,水滋润着山。山因水而常青,水因山而长流。水瘦,山则穷;水秀,山则明。出山,水则浊;在山,水则清。 )ajp~x/  
Vilby5D(}  
林则徐写过一副寄情于山水的自勉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追求是又有水,又有山,既智且仁,既柔且刚。 a>-'e2!/  
>7|Zw  
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是为无际自高,无欲则刚也。水无形,其至柔而克刚,上润天,下泽地,其性至灵至坚也。 ;,@7=yP  
83)}gi%A  
“人生如山似水。”山使人淳厚,水使人灵秀。人,要既有山的风格,又有水的胸怀。 I:ti26 *G-  
@O:@t _(  
仁智相辅,刚柔相济,才更为美妙。 #OdjG4z  
> IyfSi)  
3、 +dF;8z1RB  
vnVX^Q17T  
山水,赋予了文人不竭的灵感源泉。 r}M>y+*ku  
1:z BV  
谪官隐者,迁客骚人,以山光水影涵容闲情逸志、沉浮悲欢。登高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水,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其意趣发乎胸臆之中,流乎毫尖之上,溢乎纸绢之外,神韵无穷。地上之山水,画上之山水,梦中之山水,胸中之山水,三尺绢丝,一方素笺,醇醪的墨香四溢,皴擦点染,濡写勾画,收千里于尺幅。地上者丘壑深邃;书上者笔墨淋漓;梦中者诡谲变幻;胸中者舒卷自如。 s_j7Aw   
rz|)TU  
文人,通过读山品水,领悟世事的兴衰变迁,寻觅精神家园,在盈然中找到自我。 1se!R-i%  
?2Sl\YD6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抒发挣脱尘世牢笼回归田园的自然真淳,临山恍然,悠悠道出:“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王维在山涧、在松林、在月下、在摇曳的篁竹声里,寻觅自己灵魂的皈依,深有会心:“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杜甫在春暖花开之季欣赏山水田园景物时,欣然挥洒“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李白却欣欣自许:“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后,也常以山水自娱,到处搜奇揽胜,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写成着名的《永州八记》。 PGY+pln.  
@pF^'II  
徜徉于名山大川之中,山可樵,水可渔,藏纳于胸,无酒亦当歌。 Xjc+L0^3X  
_vH%,g<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诗化的山水,就这样在人心中延绵熨帖了千百年。 s^5$Am:e@  
BGpe<V  
4、 "yJfdI/|?  
Qi\CC:V  
山水,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wKu#gk  
BrOgljZ' *  
山水,如果没有卷帙浩繁的诗文作墨,那将是如何的苍白? av2j9P  
qq91KOl  
一折山水一折诗,山水随诗入画屏。把一卷卷山水诗词画轴展开,渐渐铺展出一条幽深蜿蜒的旅程。 /}kMCIo\  
h!&o1Oxy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三峡如果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千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魅力要大打折扣。一片山水,一个地方,只有和文化共生共融,才会显现出鲜活的生命,蕴含无穷的韵味。 qt8wdZD  
(V1u`2L(RB  
依山走笔,随水流墨,其实是人在山水之间,在美好的文字之间旅行的过程。 S MC/v>  
l$kN2aF:  
宋代禅宗大师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zlb{A@Z>C  
+E*Pt5vpx  
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PB h  
'T)PCB,  
就如,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采菊。 %#8E<4>Y  
Z q $w_  


类别: 天马行空 |  评论(0) |  浏览(1482)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