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培养干部、锻炼干部、识别干部最好的大学校。 (Hu8u
#'Y6T#
对这些在基层之路上不怕艰苦、不计得失、执着坚守、信念如磐的“老实人”,各级组织部门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重视他们。 vt@JW(
b S
Zm;2
——摘自仲祖文《让基层之路越走越宽》 Ox<U;Y=
C3uo7.t
(2009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第1版) |P(Tba{;
4z`^MB
山西长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维卿: ^$;t@f,4
s$=n5TK
是不是“老实人”,群众说了算 m 6@r}}K
4!s}ONR]^
关心爱护“老实人”,就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关键是要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提拔重用群众公认的“老实人”。2007年以来,长治市加大了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的力度,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中有40人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有80人考录为乡镇机关公务员,有23人被招聘为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今年我们还将给全市连续任职在30年以上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颁发荣誉证书,进行物质奖励。 TO>8
O*'
74]Jk0gOk
要确保关心爱护的“老实人”是真正的“老实人”,还要在考察识别“老实人”上下功夫。一是强化组织考察,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增强考核考察的准确性。特别是组织部门的干部,要走下去,在基层一线发现干部、识别干部。二是搞好民意调查,扩大民主参与度和公开透明度。是不是“老实人”,让群众说了算。 1f?5Ydtx
?/HRnA1;T
基层之路越走越宽,怎么看这个宽? i$z<5~'
\!WY}9X:!
既要向下越宽,也要向上越宽。“向下”是要“送下去”,把培养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基层需要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和优秀年轻干部,更需要我们给予工作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向上”是要“选上来”,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基层,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条。 mq
f=6:
ZP]9;JT|/Y
(本报记者 王汉超整理) Eb
T/z%
ctiYV4Q2
湖北神农架林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瞿定远: HX>2{[Nu
J!{ly!Tz
避免越是基层越没前途 CbwPBU
z(%34S+
神农架林区位于鄂西北山区,地处偏远,山大人稀,经济落后,也存在着年轻干部“引不来、留不住、成长难”的问题。年轻干部不愿下基层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偏见,社会上确实存在着轻视基层干部的现象,认为基层干部没本事、没前途;二是认识误区,一些年轻干部存在着错误的价值观和成才观,他们既想成材又不想付出的思想严重;三是环境艰苦,基层工作条件差、任务多、责任重、风险大、待遇低;四是成长困难,基层干部人数多,职位有限,情况复杂,竞争激烈,干部成长比较困难;五是导向不好,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上层单位干部进步快、级别高,基层干部进步慢、级别低的现象。 e~*g$A >
&hj
1R\p
为避免越是基层进步越慢,越是基层待遇越低、越是基层越没前途的现象,这几年林区党委想了很多办法,主要措施可概括为“五心”法。一是“明心”。把干部工作的政策和基本做法在广大干部中进行宣传,让每个干部心中有数,心底明了。二是“定心”。规定在九湖、下谷、红坪等高寒乡镇工作的干部原则上只干3至5年,超过5年的都要交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工作,让这些乡镇的干部吃上“定心丸”。三是“谈心”。每年林区党委组织部的负责人都要与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单独谈话一次,深入了解干部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四是“安心”。林区党委组织部每年都要选择部分区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一般性考察,对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打招呼,让每个干部感到心情舒畅。五是“暖心”。在干部的福利、家属就业、子女求学、医疗卫生等许多方面,林区党委采取多项措施来关心帮助干部。 <_<&F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