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称诺基亚涉嫌垄断谋暴利 经销商拒卖 TPvTVg+l
2009年06月15日 09:24:54 来源:中国广播网/新京报 q{a!J=CKP
P\U3jTe
经销商声讨诺基亚窜货罚款事件又有新进展。继山东40家经销商打出“拒卖诺基亚”口号公开对抗诺基亚外,记者昨天获悉,诺基亚上海地区经销商计划今天在上海地平线通信市场也拉出“拒卖诺基亚”的条幅,抵制诺基亚对于窜货的罚款。而该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通信产品批发市场。 NPscwy,)R
J
V.^LH
“这是为了响应各地经销商的行动的一部分,希望借此种做法能够让诺基亚在一定程度上减免罚款金额。“去年奥运前我们大规模抗议了一次,就减免了三个月的窜货罚款。”一上海经销商表示。 1\dbVJS4:
!5pz 6@R
据记者了解,目前声讨诺基亚打击窜货巨额罚款行为的主要是分销渠道中的窜货商。此前,诺基亚在发给本报的声明中表明,“确实有所谓‘窜货商’在诺基亚分销系统外,这些‘窜货商’和诺基亚没有任何合同关系,也没有买卖关系。” _o`Wtf; Z
.Av TtW
但据一上海“窜货商”向记者介绍,诺基亚与大的分销商的合同中,对于各分销渠道的窜货拥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处罚条款。分销商通常通过窜货商,把手机销售到其他区域来完成任务,但窜货也将被诺基亚处以重罚。而这些罚款,将由窜货商和分销商共同承担。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赵谨) .Iy=+ 0dj
8?0[dhH3
相关新闻: 9hW7B j
消费者称诺基亚涉嫌垄断谋暴利 经销商拒卖波及上海杭州 +kr|R+=
[color=#0000ff][/color] $TsdGg8O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7点10分报道,14起南京经销商的集体拒卖诺基亚维权行动,目前已经迅速波及到上海、杭州等城市。做惯了“大王”的诺基亚可能从来没有想到经销商之间的矛盾现在已经激化到了如此的地步。针对这一事态我们连线费磊。 w5:b1mQ
Q%_/`|9
中国之声: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在山东会出现了拒卖诺基亚手机的情况呢? "m@Kg9
6'4$Q~E
记者:诺基亚开出了巨额的罚款,主要是针对经销商之间窜货的行为,这是诺基亚的理由。但是诺基亚这次罚款的数量非常巨大,以打击窜货为由进行高额的罚款,但是又没有开出凭据,把钱直接从经销商的返利和押金中扣除了,售后服务相对也比较差,使得经销商的生意出现了困境。这种行为在中国手机市场30多年历史上,算得上是第一例经销商和厂商公开化、大规模的冲突。目前冲突的局势已经从山东逐渐蔓延到了上海、杭州等地,上海、杭州的很多手机卖场挂出了横幅,上面写着“拒卖诺基亚”。诺基亚华东办事处表示,要在上海浦东公司和上海地区的部分经销商展开对话,防止这样的局面继续扩大下去。 oCyQE9DF
8p/EY`a>
中国之声:看样子目前矛盾还是比较尖锐的,济南经销商集体拒卖手机之后,诺基亚发表了声明,但是好像没有起到它的作用是吗? 17~b-RrS
wJ5,mTC*l
记者:当时诺基亚发表声明是这样说的,他说,维护消费者权益、诚信经营的合作伙伴的利益对诺基亚是至关重要的,严格完善的分销体系和销售渠道是维持诺基亚合作伙伴和保护消费者的基石,所以罚款是有理由的,因为窜货给消费者利益带来了一定的损害。但是针对他的声明,经销商却齐声反驳,济南的经销商表明,诺基亚的声明企图掩盖事实,当时经销商的一个代表李先生说,诺基亚称没有和我们这些窜货的经销商发生买卖关系,因而不能对我们罚款,但是今年很多要求退还罚款的经销商4月前就是诺基亚分销系统的经销商,并且和诺基亚省级直控经销商签好了,有法律协定,诺基亚罚款的时候从来没有出具罚款凭据,甚至连张收据都没有,仅仅是凭一封电子邮件或者一纸通知。这样的行为,经销商是无法容忍的。 +=.B%e3
tn^r@!,1
中国之声:你有没有关注各界的反映怎样? )+S#9W{CZ
W.q?G=
记者:非常有意思的是,不管从诺基亚的使用者、消费者角度,还是从相关法律届人士的角度,都集体倒向经销商一方,对诺基亚有一些看法。 CDm+"^={
yp95 ,clf
消费者方面认为诺基亚严格控制窜货,这个举动本身就是要维持它自己高额的利润,实际上有涉嫌垄断的。接受记者采访时,诺基亚用户表示诺基亚在市场上属于高端产品,往往买了一部手机过了很多年以后,想配一块原状电池,都是500、600块钱,特别的贵,这样只说明它的垄断经营和暴利的行为。 4n;+FMd#s
f.
S x{l
从经销商角度讲,尤其是济南的经销商大晒诺基亚价格,他们在维权的时候,拿出了诺基亚6300举例,6300手机在2007年上市的时候,从供货商的提货价2400元,到了2009年6月,一下子降到了960元,但是就这样960元的价格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利润在里面,实际上他们指出一部手机的材料成本相差无几,诺基亚的确是赚取了中国消费者的相当一部分的暴利。 yRHD--BxwX
BMh2H|[~
从法律届的人士来看,济南的法律界非常有意思,济南的多家法律事务所都表示,要为经销商撑腰,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甚至说,如果说经销商需要法律援助,他们会免费给经销商提供法律援助,和诺基亚在法律上进行一番较量。 kc'~HOn*
a]" *h
中国之声:很多网友在问卷调查中说,诺基亚占了绝对优势达到了68.3%,只有17.5%的被调查者认为经销商应该承担责任,14.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好说。 MmE-onb
|
一共有 3 条评论
诺基亚对有着窜货行为的经销商处以高额罚款,昨日(10日),对此不满的山东济南经销商打出了“拒卖诺基亚”的红色横幅。诺基亚紧急声明称,经销商对诺基亚的部分指责是不负责任的。
做惯了“大王”的诺基亚或许从没有想过,自己和经销商之间的矛盾会激化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昨天发生在山东济南、40家诺基亚经销商高调联合拒卖诺基亚的事件,恐怕可算得上中国手机市场30年发展史上,首例公开化、大众化与厂商的纠纷。
40家经销商“背水一战”
“我从4月份开始已经不销售诺基亚了,每个月赚来的钱还不够向诺基亚交罚款,这样的生意不做也罢。”昨天,济南市山东通讯城内商户、从事诺基亚销售三年的夏长午(化名)在电话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他这次是铁了心要向诺基亚讨一个说法了,“这种不明不白、金额又大的罚款我们不接受,我们要求退还”。
夏长午所说的“我们”,是指包括他在内的,山东通讯城内全部40家诺基亚经销商。从昨天起,这40家诺基亚经销商在山东通讯城内挂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拒卖诺基亚”的红色横幅,并向当地媒体报料。
据夏长午介绍,在前几天,杭州的诺基亚经销商也挂出了写有“诺基亚还钱”的横幅。更早一点,5月下旬,全国200多家诺基亚经销商曾到湖南长沙集会,讨论声讨诺基亚事宜。
夏长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长沙的聚会他没有参加;杭州同行的行动事先也没有通知他们,“真的是受压迫太久了。我们的不满都是一样的,不用事先联系,大家都会自发做出类似的反抗”。
经销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导致他们对诺基亚的不满在于;一、诺基亚对窜货的罚款金额“太高”,经销商普遍承受不住。二、代表诺基亚出面对窜货处以罚款的“第三方公司”诺基亚窜货管理中心“是个没有公开信息的不明机构”。三、这家所谓的第三方公司从发现经销商窜货到对经销商处以高额罚款的行为,“没有发票”,被经销商认为“是诺基亚谋取高额利益的灰色手段”,涉嫌偷税漏税。
诺基亚急发布“否认声明”
面对上述经销商的质疑和指责,诺基亚于昨天下午紧急发布了一份否认声明。诺基亚在声明中称,经销商对诺基亚“窜货罚款行为涉嫌偷税漏税”的指责是没有事实依据的,纯属不负责任的编造,其背后的动机值得怀疑。
同时,对于长期被诺基亚处以窜货罚款的经销商身份,诺基亚也提出了质疑。诺基亚称,一些有窜货行为的经销商“在诺基亚分销系统外,和诺基亚没有任何合同关系,也没有买卖关系,所以诺基亚对其罚款更无从说起。
但是,对于诺基亚给出的这种解释,经销商不接受。
夏长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作为诺基亚的二级分销商,在他从事诺基亚销售的3年时间里“的确没有和诺基亚直接签过任何合约、协议”。据夏长午介绍,像他这样的二级分销商,所有合约都是和省级分销商签订的。而在他与省级分销商签订的关于诺基亚的所有合同、协议里,“并不包括关于窜货罚款的任何内容”。
夏长午说,诺基亚过去3年来对其处以的高额窜货罚款,“都是诺基亚单方面的行为,我从来没有同意过省级分销商”。那么,夏长午为什么直到最近才出面抗争呢?
“2008年以前,窜货罚款也有,但金额没这么高,也并不是月月都罚,所以就都忍下来了”。变化是在诺基亚成立了上述“第三方公司”之后。据夏长午介绍,2008年开始,诺基亚对经销商的窜货罚款力度明显加强:被第三方公司抓到的窜货直接按1台10000元的金额进行处罚,并且对个别高端机型的罚款金额还要超过一万元。金额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诺基亚不对窜货罚款出示发票,诺基亚对这笔罚款有没有纳税,也很值得怀疑。”
对于经销商对“第三方公司”的质疑,截至记者发稿前,诺基亚公司方面未做出正面回应。
N系列本月断货?
在诺基亚纷繁复杂的渠道体系内,有一条渠道走的是诺基亚—省级分销商—二级分销商—消费者的路线。而此次参与窜货罚款反抗的经销商,几乎都是这一渠道路线上的二级分销商。据商铺设于上海天目西路不夜城内的诺基亚二级分销商徐东介绍,诺基亚对二级分销商窜货进行罚款,但有关协议却是省级分销商与诺基亚签订的,“什么时候查、罚款金额的多少,全部都是诺基亚定的。”
据徐东透露,本月开始,所有诺基亚N系列的手机他都拿不到了,据他估计上海省级分销商上海浦银公司“已经断货了”。但至于N系列断货是诺基亚在对省级分销商和二级分销商施压?还是省级分销商在与诺基亚进行暗战?徐东表示“肯定是在扯皮”。
据悉,诺基亚华东办事处日前与上海的部分二级分销商约定,将于本周五在上海浦银公司与他们展开正式对话。